国际物流中的“三截四关”是一个专业术语,涵盖了国际货物运输中的关键步骤,涉及到商品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全过程。
三截
1.截关:截关又称截仓,是指货物在出发地港口完成所有的出口手续,准备装船的过程。在截关环节中,需要进行货物验收、报关、装箱、制定装箱单、出具提单等操作,确保货物满足出口要求,并做好出口手续。具体是指截止接受报关放行信息的时间,货物需在此时间之前做好报关放行的工作,并将海关放行条(场站收据,又称下货纸)给船公司。各个船公司都会对装载的货物有一个报关的时间期限,过了截关时间没有递交放行条柜子就不能放行。截关时间一般是船开日前12天(散货提前57天),而且一般是在截港时间后0.5到1个工作日。
2.截单:指将货物的相关信息和文件提交给船公司,完成订舱手续的过程。截单前,船公司会要求提供货物的详细信息,包括货物品名、数量、包装方式等。具体是指托运人向船公司提交制作提单所需材料的最晚时间,这也是船公司最后更改提单格式的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发现提单信息有误,虽然不会不让货物上船,但需要向船公司缴纳一定的改单费用。截单时间各个船公司不一样,有的是开船日,有的是开船后一周之内。
3.截港:指在货物运抵目的港口之前,需要将所有必要的文件和信息提交给目的港口的海关和港口管理部门。这些文件包括船公司提供的货物信息、运输合同、提单等。截港操作有助于减少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提高货物的流通效率。截港时间一般是船开日(ETD)前1~2天,有时候也称截重柜,显示为CY cutoff或CY closing。在这个时间之前,装好货的货柜可以进入码头或仓库,过了这个时间就不可以再进码头了。
四关
1.报关:指将货物的相关信息向海关进行申报的过程。在进出口货物运输中,报关是一项法定的义务,也是货物顺利进出口的先决条件。报关的目的是向海关提供准确、完整的货物信息,包括货物的种类、数量、价值、产地、收发货人等。海关根据报关信息进行审核,确保货物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货物征收相应的税费。有出口人自理报关和出口人委托货代或者报关行报关两种申报方式。
2.清关:指货物到达目的港口后,通过海关的检查和审批,获得进入国内市场的许可。一般情况下,出口的关务手续被称为报关,进口的关务手续则被称为清关。
3.结关:是海关放行后的一个程序,将获放行的有关资料及货已装船的资料送交海关,备案存档及后续的出口退税(外汇核销)等工作。因此结关日是指国际航行船舶于出口前办完海关手续、结清应付的各种款项,海关准许离港出航的日期。
4.通关:即清关、结关的一系列动作的统称,是指进出口货物和转运货物,进出一国海关关境或国境必须办理的海关规定手续。只有在办理海关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等手续后,货物才能放行,加工贸易方式下后期核销完毕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才叫通关。
总的来说,“三截四关”是国际物流中货物进出口的重要流程,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确保货物的顺利运输。 |